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2020年度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工作情况联播——阿坝州汶川县
发布时间:2020-10-26 14:43 信息来源:省委农办督查处 点击数:1

按照乡村振兴“五句话”总要求,阿坝州汶川县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保持良好势头。2019年农业总产值18.8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7元;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8元,预计全年可达17303元。汶川县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2017年重大农村改革任务年度推进示范县”,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一、推进产业振兴,让汶川农村经济发展无忧。一是坚持用规划引领产业布局。编制“1+11+2+5”乡村振兴规划。按照“南林北果+特色畜牧”农业产业布局,立足打造成渝地区优质“果盘子、菜篮子、后院子”目标,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构建果、畜、菜、茶、药、竹六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产业基地20.65万亩,畜禽规模养殖场42个。二是坚持用园区思路发展产业。坚持“产业园区化、园区景观化”发展思路,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樱桃、西路边茶、竹产业、草坡蔬菜、生猪、龙溪羌人谷果蔬等6大农业产业园区和现代特色农业精品园区,要素向园区集中,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汶川甜樱桃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三是坚持用创新理念营销农业。推进农特产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设特色水果县乡村三级销售市场和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区,建立线上线下品牌推广店,与京东、盒马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行动,建成益农社97个,发展“通吃小站”100家,电商主体达180余家、“微商”2000余家,构建“1+2+100”卫星式物流快递网络体系,推动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和面向全川的特色农产品集散网络。举办汶川甜樱桃采摘节、“无忧地.甜樱桃”品牌发布会和农特产品网络直播等活动,与阿里等平台企业签约,携手各大旅行社,助农卖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营销力度不断加大。

二、推进人才振兴,让汶川农村群众无忧。一是提升政治地位,赋予农民更多尊严。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增加农民人数,拓宽参政渠道,提升政治地位。消除认知偏见,强化思想引导,让农民获得更多尊重和尊严;为农民发声,关注农民生产生活,宣传报道“三农”变化,挖掘自强不息张茂堂、好媳妇李贵蓉、“映秀好人”杨云青等一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农民群众先进典型,营造“尊农、爱农、敬农”良好氛围。二是赋予更多希望,让农民热爱农村。出台《关于创新农村土地综合利用制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乡村振兴“1+8”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开展政策性保险,设立200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基金、3000万元生态经济贷款分险补偿基金、4575万元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休闲农业设施抵押贷款试点等工作,发放全州首笔300万元林(果)权抵押贷款;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方式,集聚资源、集中精力,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近年共投入34.23亿元,实施项目877个。三是赋予更多智力,让农民有尊严劳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探索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路径,把返乡农民工、企业家、家庭农场主、退役士兵等428人培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果专家”、“田秀才”5500余名。探索建立“基地+两委会+群众”、“支部+公司+农户”联建联营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政府搭台、群众参与、利益共享新机制,培育省州级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牧场140家、农民合作社近700家。

三、推进文化振兴,让汶川农村社会无忧。一是实施感恩情怀培育工程。开展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同胞手足“三恩”教育,践行“县为民造福、民为县立业”汶川价值观,坚持以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标注的家国情怀之光、熊猫家园标注的生态文明之光、大禹故里和古羌文化标注的历史文化之光“三束光”,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祖国好、汶川好、大家才好”思想意识,增强对国家、民族、社会主义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培育感恩奋进汶川精神和时代精神。二是实施文明四风创建工程。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和省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依托,开展培育淳善家风、塑造良好校风、构建和谐民风、塑造清廉政风“文明四风”建设活动。深化移风易俗、社会综合治理、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工作,持续开展“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俭为美”道德传扬活动,选树道德模范、“汶川好人”、“荣誉市民”、“文明四风”先进、铭恩感恩等先进集体和个人1000余名,弘扬时代新风尚,感召群众做“勤劳、善良、感恩”汶川人。三是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以村民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农村远程教育中心等为内容的“一中心九配套”文化惠民工程,全县配齐行政村文化活动设施。实施“千村文化扶贫行动”和村社农村文化室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建立农家(社区、寺庙)书屋128个、文化院坝50个,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推进生态振兴,让汶川农村环境无忧。一是建设生态乡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开展“一江四区”、“三治岷江”行动,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完成封山育林2.3万亩、人工造林9.2万亩、人工点撒播3.3亩,森林覆盖面积达56.85%以上。水磨镇荣获第三批“省级森林小镇”、“熊猫生态小镇”荣誉称号。二是着力建设宜居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10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干净整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97%以上。三是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整治,推进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建设,巩固提升“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果。大力开展“四好村”创建,成功创建11个省级“四好村”、46个州级“四好村”、83个县级“四好村”。

五、推进组织振兴,让汶川农村工作保障无忧。一是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县、部门、乡镇、村“四级联动”,整顿软乡弱村,健全党组织“达标创星”管理长效机制,行政村均达到标准化建设,55%以上村达到“三星级”标准。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进党建带妇建、团建,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推进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探索“能人党员+双建+双抓+双强”振兴模式,助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建立279名村级后备干部梯次培养机制,全面完成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上互联网工程。二是大力推进村级建制调整。依法稳妥推进全县村级建制调整,完成78个涉改村的优化调整,村级建制从原来111个村减少到69个,实现以强带弱、产业相融、布局合理的村级建制格局,配强引领乡村振兴、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干部队伍,提升村级组织综合运行能力。三是创新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大力推进“乡村善治工程”,进一步完善德治、法治、自治、共治、网格化“4+1”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党建强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文化兴村、文明扬村、健康进村、网格管村”乡村治理新格局。创新开展“户户入•入户户”、“两联一进”群众工作,设立网格1532个,推进项目、资金、群众等入网入格,实现网格会商、网格推进。探索建立“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农村治理体系,完善村两委、监委会、议事会等工作机制和村规民约,健全依法管村、听证、评议等10项制度,激发群众自治主体作用,自治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