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达州市农科院“两步走”助力基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11-27 14:56 信息来源: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点击数:1

达州市农科院作为达州市级仅有的农业综合科研单位,一直致力于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坚持通过向基层提供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基层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确保技术进农家、脚印进田地、成果进粮仓

一、扎实向基层援人援物援技援智

2019年,全院积极组织32名帮扶责任人对万源市幺滩村开展定点帮扶,积极开展了“助农春耕”、大走访入户调查等工作;食用菌、马铃薯领域2个专家团队再次入选省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专家服务团赴甘孜州新龙县、阿坝州阿坝县等7个深度贫困县分别开展马铃薯产业技术服务和食用菌产业技术服务;2名高级农艺师继续参加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扶贫行动;21三区科技人员深入我市通川区、达川区、开江县、大竹县、万源市5个县(市、区)的21家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合社、产业发展中心等受援单位开展技术指导、合作研发等科技服务。近年来,平均每年深入企业、专合社、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活动150余人次,开展院外科技宣传2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份,培训农民等1000余人次。

同时,围绕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开展达州乡村振兴”“富硒农业等课题调研工作,致力对达州乡村振兴和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产生指导意义。先后组织专家为地方政府部门进行了大竹县苎麻产业发展规划、开江豆笋标准化生产、万源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宣汉县肉牛及牧草产业发展规划等提供决策建议。先后为大竹县、达川区生产苎麻优质杂交种子400公斤、万源萼山薯业公司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60万粒,四川玉竹麻业建立1000亩特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原种种苗等。

全院脚踏实地做好农业科研和扶贫的务实态度,在得到帮扶乡亲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媒介的关注,人民日报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对我院水稻专家李万明同志多年默默潜心水稻育种研究的事迹进行了转载,省科技厅为宣传全省科技扶贫工作特派拍摄团队到达州就我院自育黄花品种川黄花1扶贫成效进行了采访拍摄,拟形成专题栏目进行宣传报道,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二、扎实向基层进行成果转化与应用

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大力实施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据初步统计,我院科技成果年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面积350余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4亿元。我院育成的新品种、新技术在生产中应用效果显著,苎麻品种覆盖率占四川的95%、占全国的50%以上,马铃薯、食用菌占全市的40%以上、黄花占全市30%以上、水稻占全市20%以上、玉米占全市15%以上。

一是向企业直接转让院科技成果生产使用权,促进成果应用。近三年来,已实现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谷优3663”突破性马铃薯新品种达薯1特优质高产苎麻新品种川苎15”食用菌新品种达平1”4项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实现成果转化收入40余万元。2019年与达州市国草麻业公司签订了优质高产杂交苎麻品种川苎11”生产经营权转让意向协议(意向价138万元)。

二是积极开展科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应用。近三年来,先后在重庆市荣昌加合夏布公司、通川区屈氏生态家园、通川区国色天香等企业建立达州市农科院专家服务基地专家大院”5个,与四川玉竹麻业、万源萼山薯业公司、通川区中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煤田地质局137队、大竹东汉醪糟公司、达州市瑞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州市川旺农业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签订了科企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示范基地建设、科研项目攻关。

三是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所需,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利用创新成果,在企业、专合社、种养殖大户和生产中,大力开展优质高产新品种、绿色高效生产(加工)技术和模式的高产示范、技术培训和咨询指导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年平均在生产中建立示范基地15-20个,示范科技成果10-15项,核心示范面积300-500亩,辐射带动2000-3000亩。